2010年9月20日 星期一

Diadematidae冠海膽科 - Diadema savignyi Michelin, 1845 沙氏冠海膽(3)

Diadema savignyi


Michelin, 1845


沙氏冠海膽(又名藍環冠海膽)


Size:36mm


Family:Diadematidae冠海膽科


Locality:台東都壢, Taiwan


 


 


Test體殼:本種為中、大型海膽,體殼直徑一般約6公分左右,但特別大的個體直徑可達10公分。體殼低矮,上、下扁平,相當薄而脆弱,比蛋殼還薄易碎,稍一不慎極易破損。



 


 


Apical system(頂系):冠海膽科所特有的肛乳突(anal tube),在本種為黑色,肛門開口處有時有銀白色的色環,頂系排列方式為hemicyclic型,約只佔殼體的1/3。



 



 


 



 


 


Ambulacra(步帶區): 每一步帶骨板有3對孔,每一步帶區有兩列大疣垂直排列,所有的疣皆有孔並有細齒。



 


 


Interambulacra(間步帶區):間步帶區的中央區裸露無疣,兩邊個有一列大疣,中央區直到周邊處結束裸露並開始出現2個小疣,故間步帶區在側面的每一橫列約有4-5個疣,極少超過6個疣,每一間步帶骨板主要有一大疣與一中疣構成。



 



 


 


 


Peristome口圍:口圍凹陷並幾乎裸露,有顯著的buccal notch,直徑相當大,約為口面直徑的1/2。



 



 


 


Spine棘刺:本種步帶與間步帶的棘粗細與外型大致相同呈細長尖銳的長針狀,棘刺細長且中空,表面箭頭狀的小棘呈環狀包覆。棘刺一般呈黑色,但年輕個體會呈白色或有黑白相間的環紋。沙氏冠海膽的棘刺尖銳雖然無毒但易斷,極易刺傷泳客或潛水人員;棘刺的尖端若穿入皮膚中則極難清理,而且往往夾帶細菌或其他有機異物,造成傷者感染發炎。



 



 


 


Aristotle's Lantern:亞里斯多德提燈為Aulodont type pyramid。







 


 


 


 


Color顏色:活體的體表與棘刺一般呈黑色,頂系骨板有亮螢光藍環包圍,間步帶區亦有亮螢光藍色線條輻射狀分布,邊緣有白色到藍色的點或線呈樹枝狀展開。肛乳突(anal tube)為黑色。棘刺與表皮一般呈黑色,但年輕個體間步帶區的大棘與表皮會呈白色或有黑白相間的環紋。裸殼為灰白色。



 



 


Biology生物特性:「沙氏冠海膽」從潮間帶附近的淺海到水深約70公尺的海域都可見其蹤跡。經常與「刺冠海膽」成群混居,但Diadema savignyi 沙氏冠海膽的活體有以下特色,極易與外型極接近的「刺冠海膽」或其他種冠海膽區別。


1. 在反口面中央有一圈亮螢光藍環線圍繞在圍肛部眼殖圈的外圍,而篩板的周圍亦有亮螢光藍色環線圍繞。


2. 此外,亮螢光藍線條亦沿著間步帶區中央的裸露區往外延展,呈現出5對輻射狀亮螢光藍色線條,然後在接近周邊處分別以接近90度的反方向分岐出來,有些甚至有如閃電般從主線分支成樹枝狀往兩旁散開。


3. 肛乳突(anal tube),在本種為黑色,肛門開口處有時有銀白色的色環,而「刺冠海膽」肛乳突的開口有橙紅色的亮環。


4.但是,Diadema savignyi 沙氏冠海膽一旦洗淨,僅剩下無皮的體殼,則就很難區別出同屬的沙氏冠海膽與刺冠海膽了,不過在去除棘刺但還未洗淨前仍然可以分辨出亮螢光藍線的遺跡(箭頭處)。



5. 沙氏冠海膽間步帶區在側面的每一橫列約有4-5個疣,極少超過6個疣而「刺冠海膽」約有6-7個疣




 



 


 


Distribution分佈:主要的分布,北起日本、南到澳洲,由東非往東至南太平洋諸島。為台灣及離島各地的珊瑚礁區海岸常見種。


 


參考資料:


1. Sea Urchin  P102


2.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-棘皮動物典藏知識單元


http://digimuse.nmns.edu.tw/DigiMuse/NewModule.aspx?ObjectId=0b0000018003226b&ParentID=0b0000018003226a&Domin=z&Field=s0&Language=CHI


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